专业介绍——经济学专业(江西省品牌专业)
【专业特色】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,依托农业大学农业方面的综合优势,提供农业科学和技术、农业政策学、农业技术经济学等系列选修课程,供学生自主选学。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服务社会尤其是服务“三农”。兼顾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训练以及创新创业实践,以培养人格健全、情操高尚、基础扎实、知识面广、应用能力强和具有创新创业的应用型高素质经济学人才。
1、融入思政元素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。本专业在培养过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,除了思政课程外,要求专业课充分挖掘思政元素进行课程思政,全面提升学生的农业底蕴和爱农情结,着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、具有社会责任感和“三农”情怀的人才。
2、开设涉农课程,培养涉农人才。本专业充分发挥农业院校自身优势,以培养服务地方、助力乡村振兴、强农新农为己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,在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了“农产品国际贸易”、“农产品期货和期权”等涉农课程供学生自主选学,着力提升学生涉农经营管理能力。
3、增加创新创业教育,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。本专业在第2学期开设“创新创业基础”课程,第1-6学期进行创新创业与第二课堂实践,组织学生参加专业课程的实习、社会调查、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,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,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。
4、重视劳动教育,培养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的人才。本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劳动教育,着重培养学实践操作能力,大幅度提高实践教学比例,并形成课内实验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、实践教学四个学年全覆盖的实践教学体系。
【师资条件】现有专职教师14名,其中教授1名,副教授3名,讲师10名。已经获得博士学位10人,获得硕士学位4人,结构合理,14名教师中最后学位来自于外校毕业的为12人。本专业现有教学用房面积500多㎡,拥有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(江西现代农业及其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支持协同创新中心)、江西省重点建设智库—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、江西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(江西农村发展研究中心)、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(“三农问题”研究中心)、江西省软科学创新基地(江西省农业科技创新与发展软科学创新基地)以及校多个级研究机构(农村经济研究所、移民研究中心、农村电商研究中心、赣域经济研究与决策咨询中心等)。拥有本专业图书资料2万余册和专业杂志1400余册。
【培养目标】 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,以强农兴农为己任,秉承“团结、勤奋、求实、创新”校训和“厚德博学、经世济民”院训精神,按照学校“加强基础、拓宽口径、注重素质、提高能力”培养要求,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,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、管理等基本理论知识,熟悉经济学相关政策法规,掌握经济基本运行规律和现代经济学基本分析方法,具备良好的综合分析和管理决策能力,具备优良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素质,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、思辨能力、沟通能力、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科学研究能力,能在企事业单位、政府部门、金融机构,特别是涉农领域,从事经济分析、经济预测、经济研究以及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工作,立志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,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
【主干课程】大学英语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、政治经济学、微观经济学、宏观经济学、管理学、金融学和计量经济学。
【学制学位】四年,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。
【考研升学】近三年(2020-2022)考研升学率分别为28.26%、11.90%、23.81%。
【就业去向】近三年(2020-2022)就业率分别为71.74%、88.10%、80.95%。毕业生主要在银行、证券、保险、投资等金融机构与政府金融监管部门以及其它经济管理部门、企业和高等院校等从事管理和研究工作。
【发展前景】本专业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定位和学校特色,在课程设置、教学方法、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方面等方面,指导和培养学生主动对接经济社会与地方产业发展,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。
【优秀校友】黄新飞,2000届经济学专业毕业生,现任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院长,教授;黄成,2003届经济学专业毕业生,现任渼陂景区管理公司董事长;潘茂栋,2004届经济学专业毕业生,现任江西省商务厅现代服务业处(电子商务处)处长;汪云兴,2007届经济学专业毕业生,现任中国(深圳)综合开发研究院所长。